到偏远的村庄调解纠纷、翻山越岭开展庭外调查、将庭审开到村民家门口……这是山区法官的工作日常。尽管山高路远,阻不断她将公平正义送到千家万户的脚步。
她,就是阳江阳春市人民法院合水人民法庭庭长陈文君,扎根基层法庭工作7年来,她将公平正义、服务群众的理念融入到每一个案件中,用责任和担当诠释为民情怀。
爬高山 只为查明事实辨曲直
阳春地处粤西山区,山多林密,道路崎岖,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合水法庭管辖3个镇63个村(居)委,受理的案件多为婚姻家庭、相邻权纠纷。
陈文君给自己定下一条工作铁律,有争议的案件必作一线调查。她常常深入基层走访、调查、巡回开庭,一个月跑10多次,足迹遍布辖区每个村镇。
去年7月,圭岗镇村民覃某某与当地一座水电站发生田地纠纷。为了查明案件事实,陈文君与干警一同前往案涉现场实地勘察。
水电站坐落于山上,车辆行经的地方道路狭窄,两旁山石杂乱,疯长的杂草紧挨着陡峭的山壁。
头顶烈日炎炎,陈文君一行一人开车、一人指挥、一人探路,前后花费3个多小时才抵达现场,没有休息片刻便开始对水电站及水田进行勘探测量、记录,对案涉土地是否受到损害、损害的原因进行了解。
掌握情况后,陈文君认定原告覃某某关于涉案土地受到水电站损害的主张缺乏事实依据,判决驳回其全部诉讼请求。“法庭断案公正,让人信服!” 宣判后,有理有据的释法答疑让原告表示服判。
身为庭长,陈文君带头办最复杂、最棘手的案件,近5年来共审结各类民事案件933件,她以务实的作风、公正的裁判守护阳春一方山水的公平正义,赢得了当事人的普遍认可。
走村镇 只为方便群众再多一点
“宁愿自己辛苦一点,换来群众方便一点。”这是陈文君对自己、对法庭干警一贯的工作要求。
辖内最远的村距离合水法庭有20多公里,有的群众甚至要花费两三个小时才能到法庭。为了避免群众来回奔波,她经常采取上门办案的形式,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
今年6月,陈文君受理了一起借贷纠纷案,8位村民因未能按期偿还贷款,被当地一家银行起诉。村民们分散居住在合水镇、陂面镇的多个村,难以协调同时集中到法庭应诉。但若他们不应诉,就无法查清逾期不还款的缘由,判决结果很可能会对村民们不利。
“一定要保障村民们出庭应诉的权利。”陈文君决定将庭审开到村民所在的村委会,地点分别选在离8位村民较近的陂面镇同乐村委会、合水镇军塘村委会以及合水法庭,3场庭审中8位村民均到庭答辩。
经查证,村民们贷款进行农业种养,因疫情等原因农产品销售不佳,才导致贷款无法还上。陈文君深知村民们务农靠天吃饭不容易,她不轻易下判,而是坚持“多调少判,以调保稳”的工作思路,争取在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银行要按时收回欠款,才能保障金融安全。”“今年农产品销量不好村民们确有难处,他们提出延长还款期限,可否考虑一下?”陈文君一方面向村民们释法答疑,一方面架起双方沟通的“桥梁”,劝说银行适当让步,最终银行方同意延期,案件成功达成调解。
为了将司法服务更好地向基层延伸,合水法庭积极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在合水镇茶河村委会、陂面镇同乐村委会等位置偏远的村委会设立2个法官驻村工作室。陈文君带领法庭干警,每周轮流到工作室接受群众法律咨询、调解纠纷。近三年,合水法庭共审结案件521件,调撤率近40%。
驻乡里 只为公平正义及时到达
基层法庭处于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线。作为扎根镇村的专业司法力量,在法庭之外,陈文君注重加强与当地政府、综治办、司法所等之间的联系,驻扎乡里、贴近群众,将合水法庭打造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桥头堡”,为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法治服务保障。
合水镇一户人家建房过程中,一名装修工人失足从排栅上摔下,不幸身亡。出事工人上有老、下有小,家中失去了顶梁柱后生活陷入困境。
事发后,当地党委政府迅速组织房主、工程承包方、排栅搭建方与工人家属进行调解,由于事发时工人没有系安全绳,房主、工程承包方、排栅搭建方等认为工人自身也存在过错,各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究竟责任怎么划分?当地综治办想到了陈文君,并邀请她共同参与调解。
“在每一宗案件中,都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尽心尽力排忧解难。”为了让工人家属尽快得到赔偿,陈文君加班加点查阅材料研析案情,并提出了专业的调解建议。针对房主对承包方的资质把控、承包方的管理责任、排栅的安全性等因素,她结合相应法律规定和类似司法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各方释明人身损害赔偿的责任认定和赔偿标准。经过一番释法劝说,各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房主、承包方、搭建排栅方按责任比例共支付了近20万元赔偿款给遇害工人家属。工人家属对调解结果表示认可。
山区条件艰苦,但是穿上法袍,就要用法律的利剑捍卫公平正义,践行司法为民的承诺。陈文君说,在办案中她总会收获许多感动,百姓们解开心结,维护了合法的权益,生活过得越来越好,就是对她最好的嘉奖。